一個旅人,16張餐桌

一個旅人,16張餐桌 張健芳

一位背包客女子書寫下在16個國家的餐桌上所聽到的故事,民以食為天,餐桌上的菜餚往往是民族文化的縮影,而從有緣同桌吃飯的陌生人身上,往往能夠聽到最精彩的故事。

在「尼泊爾餐桌:誰來殺雞?」的篇章提到:
『所謂的文明,就是致力把生命必然的苦澀包裹在糖衣裡,拒絕正視實相?借助科技與消費,心想事成。然後,舒適到麻痺了。』
我想這是種通病吧,害怕正視真相而蒙著眼裝作沒看到,但沒看到不代表不存在,癥結的是因為怕看到真相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因此就當作沒這回事,等到問題爆發了才來傷腦筋,我自己也常會遇到這種困境,缺少面對的勇氣跟敢扛解決問題的肩膀。

在哥倫比亞、秘魯及瓜地馬拉的餐桌,咖啡、馬鈴薯、香蕉後隱藏了多少血淚。在丹麥,原來餐具也是種傳承,餐具也是門藝術,看看家中的餐桌...,或者稱為雜物桌比較適合,當飯桌在電視前,吃飯的重點似乎只是把食物塞進嘴裡。

說到底食物與人是分不開的,進食這件事,從吃什麼、和誰吃、怎麼吃都是學問,透過餐桌探索文化和人性,更有滋味。

張健芳Blog: http://worldontable.blogspot.tw/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