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 learning note - 201408W1-2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


所謂蜂窩組織炎(cellulitis),簡單來說,就是皮膚傷口發生細菌感染,廣義稱之為皮膚及軟組織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細菌經皮膚穿入深部組織,導致急性的發炎、擴散,由於人體的皮下脂肪層是一區區像蜂窩狀的組織,如果這個區域發炎腫大,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發生的部位,可能是以往曾經外傷的部位或是皮膚本身已經有病變的地方。最常侵犯臉部、頸部及腳部等部位,並可經淋巴系統侵犯到周邊結締組織。
皮下脂肪層

疾病症狀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急性的發炎反應,所導致的症狀不外乎是紅、腫、熱、痛。
紅: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
腫:受傷部位表面輕微隆起。
熱:被感染之區域較其他正常區域溫度稍高。
痛: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或有化膿現象。

有時一開始四種症狀不會同時出現,可能先發燒,隔天才發現患處紅腫。隨後其範圍會逐步擴大,同時也會出現發燒、畏寒、全身倦怠、淋巴腺腫、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這表示細菌已經侵入血液而循環全身,如果沒有即時治療,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甚至是壞死性筋膜炎。

由於蜂窩性組織炎與季節沒有絕對的關聯性,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容易在潮濕悶熱的季節發生(如春、夏季節)同時也不是所有傷口都會形成蜂窩性組織炎,通常容易發生的部位,可能是之前曾發生外傷的部位,或皮膚本身已有病變的地方,以下分為兩個族群說明:

一般民眾
  1. 香港腳患者:通常要特別注意腳部的細微傷口、糜爛傷口或由趾縫引起的蜂窩性組織炎。
  2. 做粗活者:可能因腳部出現傷口引致,尤其是在農、漁民身上,因為腳部長期泡在水裡,造成腳部容易受傷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3. 在部隊環境中者:蚊蟲咬傷、小擦傷、外物刺傷、割傷等,都是容易發生的原因。
  4. 其他:過度擠壓(例如有些長在臀部的青春痘)、清洗青春痘或身體有傷口沒特別注意而去泡冷泉的話,也都有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高危險群
  1. 糖尿病患:由於傷口不易痊癒,容易遭受細菌感染而體內糖分過高,細菌的生長環境優渥,要特別注意。
  2. 老年人:高齡者對於細菌的抵抗力較弱,較易受感染。
  3. 肥胖者:因為血液循環較差,對於病菌的抵抗力也較弱。
  4. 肝功能不好者:傷口癒合能力較差。
  5. 拔牙患者:拔臼齒或後面的智齒(傷口較大),尤其智齒生長的方向和位置若不在正常齒列內,引起重複性牙齦腫痛,嚴重時會造成顏面蜂窩性組織炎。但智齒若長得不錯,就沒有拔的必要,不然傷到神經反而造成唇部永久麻痺,因此,智齒該不該拔,還是要找專業醫師鑑定。
  6. 免疫力較低者:例如進行器官移植或正進行化學治療,或患有先天性免疫疾病的人(AIDS),都是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
  7. 下肢血液循環不佳者。有些病人下肢靜脈曲張或是取腿部靜脈來作冠狀動脈手術,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一旦有細菌侵入或有傷口,免疫細胞不易到達患處,則容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致病菌

蜂窩性組織炎的致病菌不外乎是人體常在的表皮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A型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為大宗。通常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皮膚表現較暗紅,範圍不明顯;而A型鏈球菌的則會造成較鮮紅且界限明顯的發炎,俗稱丹毒(erysipelas)。

但隨著宿主免疫狀態不同或是受傷部位的差異,致病菌可能也有所變化。譬如說,口腔、鼻竇附近傷口或是糖尿病足傷口導致的蜂窩性組織炎,除了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外,還包括厭氧菌;而免疫不佳的病人,如肝硬化、接觸海水或吃了海鮮,可能導致海洋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感染而引發壞疽或敗血症。因此,對於蜂窩性組織炎的診斷,關於發病部位和宿主免疫狀態都是病史詢問時相當重要的項目。

鑑別診斷

下肢的蜂窩性組織炎,有時必須與下列疾病區分:
(一)急性痛風:和蜂窩性組織炎一樣會有紅、腫、熱、痛和發燒的情形,但病程會比蜂窩性組織炎來得更急更快。
(二)關節扭傷:通常會詢問病史,確認病人有無受傷,因為扭傷的治療只需冰敷和支持性療法即可,不需特別使用抗生素。
(三)深層靜脈血栓:俗稱經濟艙症狀群,在一些下肢循環不良的病人身上會發生,如果無法區分,需送往就近醫院尋求協助。

治療
關於蜂窩組織炎的治療,目前以抗生素為主,當然首先必做血液培養 (Blood Culture) 及藥物敏感試驗 (Drug Sensitivity Test) ,若是有化膿或傷口,可再加做膿液培養(pus culture),再依結果調整抗生素的使用。常用的抗生素為 Penicillin 或 Oxacillin,前者針對鏈球菌,後者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治療時間需根據患處的嚴重程度來決定,若是輕微者,通常7~10天即可痊癒。但若已形成膿瘍,可能治療時間會超過兩週,而且有時還必須藉由外科醫師做切開引流及清創的處理,更嚴重時,醫師將視病情決定是否做局部皮層重建、植皮或截肢等整型手術。

一般民眾對於蜂窩性組織炎總是存有恐懼,其實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投予正確的抗生素,若是患處範圍不大,沒有免疫力低下等情形,門診投予口服抗生素治療即可。但若傷口進展快速,合併發燒發冷,則建議至就近醫院尋求協助。

做好預防,避免感染

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的動作,避免感染,可大幅降低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機率,最重要的就是在平日做好皮膚照護及傷口處理,並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及酗酒,避免降低免疫力,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傷口不管多小,都要把傷口可能發生感染的機會降至最低,因傷口是蜂窩性組織炎最主要的病因。例如,林宜君呼籲香港腳患者務必確實積極治療,若治療過程中,癒合的傷口如有脫皮現象,千萬不要手癢難耐地去撕破,提高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機會,建議可塗抹凡士林來保護傷口。

處理外傷的4個步驟

若出現開放性傷口時,以下步驟提供您危急時自行處理:
Step1 建議先用大量開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
Step2 局部冰敷患部,以控制炎症擴大,並可減輕疼痛。
Step3 傷口用優碘消毒(塗抹2分鐘後,靜待優碘在皮膚上乾燥後,才有阻隔細菌的效果,再適度覆蓋、包紮。
Step4 保持傷口清潔,每天換藥並觀察癒合情形。有些科技產品的敷料,可提供更好的傷口防護作用,藥房也都方便購買。例如防水透氣敷料的產品,是一種類似皮膚般的透明薄膜,具透氣性並能防止水分及細菌的侵入另一種俗稱「人工皮」的透明Hydrocolloid(親水性)敷料,適用在創傷早期或創傷癒合階段,在恢復過程中可減少換藥次數,提供舒適和簡易的方法,以增加在傷口癒合期間的耐心。


資料來源:
淺談蜂窩性組織炎/ 曾志鵬
面對疾病-蜂窩性組織炎可能致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