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芭芭拉.艾倫瑞克
Nickel and Dimed On(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Barbara Ehreneich


真的是十分具有說服力的一本書,作者長期投入工會運動,因此對勞工問題深有研究,但過往都是站在研究人員的角度看問題,本書紀錄他褪下作家光環,實際的花了一年在美國三個地點(佛羅里達州、緬因州、明尼蘇達州)實際體驗計時服務人員的日常生活,他做了餐廳服務員、女傭公司清潔員、長照中心飲食助理及沃爾瑪售貨人員的工作,貫徹用時間及勞力賺取每一分錢來付房租及飲食等日常開銷,以瞭解目前美國社會底層的人們所遇到的困境。

那些貧窮的人真的是因為好吃懶做所以導致生活潦倒嗎?我們往往以為貧窮是來自沒有工作,但是事實上,依照作者的經歷,就算有工作也不見得能保證自給自足,那些隨時都在徵人的基層工作,也不見得如外界所想像的容易應徵,在美國應徵工作可能還需要無藥物濫用證明檢定呢。

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首先得找到安身處,但他發現一般公寓沉甸甸的房租讓他根本無法負擔,只好去找可提供短租的汽車旅館、拖車屋等,觀察周遭的同事大多數也都有住的困境,一家老小擠在小小的房間中,有些人甚至跟別人分租一張床的房間,多人輪流睡覺,沒有隱私的空間也不見得能夠好好休息。扣掉房租跟伙食,從事的工作薪水根本沒有辦法存下什麼,就算身體不舒服也因為醫療費用昂貴而不敢看醫生,但又不是政府定義的弱勢族群,因此也得不到社會福利補助,因此就日復一日的在貧窮線上掙扎。

由於從事的是較為底層的工作,作者也發現同事們處於弱勢的狀況慣了,其實不敢也不懂去爭取自身權益,很怕賴以維生的工作丟了後影響生計,通常管理階層對於這些員工的態度是比較強勢的,即使小主管同樣是從基層員工升上去的也會有這樣的狀況,人性就是這樣,換個位置就換了腦袋。

書中也揭露了些原本不知的真相,例如原來清潔公司的清潔方式是利用清潔劑把屋內擦拭的亮晶晶跟弄的香噴噴,但不見得是真的乾淨,因為同一條抹布擦拭的範圍可以很廣,髒水也不見得需要一直換,反正屋主回來看到家裡亮晶晶,又有清潔劑殘留的香味,就相信家裡是乾淨的。又例如他在沃爾瑪的工作,在衣服部門擔任上架人員,基本上工作內容單調且重複,基本上每天都在跟被客戶弄亂的衣服作戰,作久了真的會使人疲乏。

為什麼靠自己的勞力賺錢卻無法求得溫飽,這件事情想來真的很詭異,2009年時美國計時人員最低時薪是7美元。這些基層的服務人員是公司實際的勞動者,也是面對客戶的第一線,是真正提供服務的人員,但卻領最少的薪資,這個邏輯讓我覺得有點奇怪,勞力的付出真的如此的不值錢嗎?那些從客戶收到的錢到底跑去哪裡了?

作者其實並沒有提出什麼解決美國社會貧富不均問題的方法,只是紀錄下他遭遇及觀察到的問題,並指出最大的問題是在居住方面付出太高的代價。這也不是一個人能夠做的議題,需要改變整個政策制度才有辦法解決。

反觀台灣社會,其實也遇到類似的問題,當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過往有問題的政府決策導致目前青年世代背負的壓力,以及老年化社會帶來的負擔,目前開始爆發了,居住正義的問題不解決,遲早會壓垮整個社會的,以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尷尬地位,若我們還在自亂陣腳的話,其實別人(對岸)更不會把我們放在眼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