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馬拉拉:一位因爭取教育而被槍殺的女孩

我是馬拉拉:一位因爭取教育而被槍殺的女孩  馬拉拉.優薩福扎伊、克莉絲汀娜.拉姆
I AM MALALA  Malala Yousafzai、Christina Lamb


馬拉拉,有史以來年紀最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這本書讓我一窺伊斯蘭教國家的女性生活樣貌。巴基斯坦,對我來說就是個非常遙遠的國家,似乎是戰亂不斷,被恐怖主義入侵的地方。但對於馬拉拉來說,那是他生長之地,即使經過戰火的摧殘,那還是他最愛的家鄉。貧窮導致教育不普及,由於女性地位的低落,許多女孩在小時候就與教育無緣,在被塔利班控制後,對於女性的限制更多,上街一定要有男性親友陪伴,一定要帶上傳統面紗,也認為女性不應該接受教育,只要待在家就好。事實上在可蘭經的教義中,是認為女性與男性相同,應該要接受教育的。

馬拉拉誕生在一個注重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不因他是個女孩而偏心,同樣的用心栽培他,身為學校校長又常為人權自由發聲的父親,自然也影響馬拉拉的人格特質,他同樣的為女孩的受教權發聲,但也是這樣遭到塔利班盯上而被開槍射擊,幸好命不該絕,從鬼門關逃回來後,也更加堅定的走在爭取巴基斯坦女孩受教權的路上。

生長在台灣,接受國民基本教育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但在政局紛擾不斷又貧窮的國家,教育是非常珍貴的資源,試想一個人民教育水平不高的國家,能夠有多強盛的國力呢?無知比愚笨更加可怕,也更容易被操控。某種程度上我認為塔利班不讓女孩接受教育的原因是因為當女性視野變廣知識增加,就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可能就會開始質疑現況,這是許多父權體系下的社會不能容許的,就像傳統中國的思想:"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這就是父權社會中仇女心結下的產物。

但說實在的,父母是一家的兩根柱子,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若不是維持在平衡的關係,其實對下一代的影響也不好,而家庭是組成國家的基本單位,連最基礎的單位都沒維護好,又能夠期待這個國家的狀態會有多好呢?

在讚嘆馬拉拉的勇氣之餘,我也同樣敬佩他的父母,若不是誕生在這樣的家庭,馬拉拉也不見得是馬拉拉了,可見得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會有多麼深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