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不死

書店不死 石橋毅史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媒體傳播資訊的方式及管道急速改變,人們習慣於在網路上收看資訊及影像,離紙本書的距離越來越遠,閱讀紙本書的習慣開始改變,網路書店的方便及崛起,導致傳統實體書店在這波浪潮下無法延續過往的經營模式,沒有資本的小書店紛紛倒閉,這似乎是很理所當然的狀況。

實體書店是什麼樣的場域呢?只是單單陳列一堆書的店嗎?對於喜愛逛書店或圖書館的人來說,書是什麼?

我從小就很喜歡聽故事,小時候念故事書跟晚上睡前聽床邊故事,還記得幼稚園的時候,發現附近鄰居家裡有一堆有圖畫的童話書,所以那一陣子就狂跑去別人家看書,國小也會在學校圖書館借書,經常借亞森羅蘋跟倪匡的小說,到底是什麼契機讓我如此著迷,至今我還是搞不清楚,但我就是很享受跟著故事情節跑的感覺,跟隨著主角探索了一個新世界。到現在,看書成了一種習慣,近來也逼自己看完一本書就要寫篇心得作紀錄,雖然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回頭去看,但起碼訓練自己整理思緒及寫出有條理的文字。隨著年紀增長,閱讀的領域越來越廣,透過書本,帶領我到很多不同的世界,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大多數時間沒辦法走出去,只好透過書本看看別人怎麼思考。每本書對我來說都是種探險,在書架間穿梭瀏覽,心中盤算著,這次是要與哪本書交朋友。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想過書店中書的擺放位置有何重要性,逛書店往往先注意到新書區及暢銷書區,接下來就是在各個書區隨意瀏覽,也沒想過書的陳列位置代表什麼,而且說實在的,對我來說逛書店如同看最新流行書本秀,實際上我會找圖書館有沒有得借或看看網路書店有沒有更便宜的折扣。我相信像我這樣的讀者並不在少數。電子書的來臨更打擊實體書的存在。

一般的非連鎖小型書店,到底要依靠什麼存活下去呢?

作者訪談了好幾位優秀的書店從業人員,有人從大型書店離職後獨力經營小書店、在偏鄉地區努力經營書店、有感情的地方書店、與眾不同的圖書館、有能力打造暢銷書的店員....,從他們的眼中,書不僅僅是個商品,與顧客的交流間可以傳遞更多資訊,怎麼找出有趣或有潛力的新書更是一種挑戰。

書本是個資訊載體,人們用買書的行為贊助支持作者的想法或作品,這樣想來,其實書店依舊會存在,只是隨著閱讀習慣的改變,書店的運作經營模式需要調整,只是想著把書陳列在店頭的經營模式是不夠的,即使是大型連鎖書店,一定需要有些特色或理念才能生存下去。大環境的改變勢必帶來衝擊,但改變同時也帶來新的機會,唯有瞭解書店價值並可以敏銳抓住顧客需求的人,才可能再開創出一片天。

一直想去看看獨立書店,似乎該來規劃一下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