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親愛的孩子--台灣百年山林開拓史

給親愛的孩子--台灣百年山林開拓史


偶然看到這部紀錄片在府中15舉行巡演會並有導演映後座談,剛好時間許可就去看看囉。對我來說,這部片可列為年度影片,真心推薦大家去看。

府中15是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票價只要20元,十分便宜,場地也算不錯,少少的錢可以看到不錯的影片真的很划算。

近幾年來,可以感受到每次遇到強烈颱風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嚴重,莫拉克颱風甚至造成整個小林村滅村,颱風真的只是單純的天災嗎?出來混的總是要還,台灣的山林從日本統治時期開始進行開發到國民政府接收後的管理,長期以來早已傷痕累累,就像片中陳玉峰教授所提的,我們在跟老天爺借高利貸,現在只是他們找了討債公司來追討而已。

就陳玉峰教授提的觀點,日本統治時期由於將台灣視為南進基地,且台灣物產豐饒,所以日本政府以長期經營的想法來開發台灣,因此在山林開發這一塊也有縝密的規劃,哪些地區可以砍樹,哪些地區的樹不能動都有明確規範,以確保可以山林資源不會斷絕。但到了國民政府接手後,直接接收日本經營的成果,但卻缺乏好的政策管理,開始放任民間公司任意砍伐,後來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台灣被當作反攻大陸的基地,在經營思維上,就是把台灣的所有資源全部投注在光復大陸上,我覺得似乎把台灣當作用完即丟的棋子,蔣介石年輕時應該沒想過自己居然葬身在這小島上吧...。

其實看看我們的國中小課本就知道了,史地教育中其實很嚴重的缺乏對台灣本土的介紹,反而有很高的比重在背中國大陸的知識,但說老實話,那些真的離我們非常非常遙遠。有時候我遇到從台灣其他縣市來的人,會問問他們家鄉有什麼特色,有些人給我的回應是一片茫然,只說他們那邊沒什麼好玩的,其實這是代表台灣教育太缺乏本土意識了,連自己家鄉的特色都說不出來,就像...自我介紹只會講基本資料卻說不出其他特點。

說實在的,除非是血統純正的原住民,不然現在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從大陸移民過來的,而且經過這麼久的時間,我想多少都會通婚混血,或許我的某代祖先曾經娶過原住民老婆,誰知道呢?原住民與平地人對土地資源的看法很不同,這是農耕民族跟狩獵民族本質上的差異,原住民思維上比較傾向跟大自然共榮共存,漢人開墾比較像與老天爺搶資源,所以囉,最終產生的結果就不同,山林的生態環境跟平原是完全不一樣的,用漢人開墾的觀念去山上種田,對整個生態就是種浩劫,而我們也都是幫凶,因為高山茶好好喝,高山菜好好吃,去山上旅遊好棒棒,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護本來就是衝突,要取得平衡真的非常困難。要對環境好的方法大概就是要無為而為,避免人為的干擾。

片中還提到一些爭議,像是國土復育草案從民國89年到現在都還沒弄出個什麼東西來,還有阿里山上山葵農的困境,現在看起來不合法的行為,當年被大力的鼓吹,這些山葵農如果不種山葵要怎麼輔導轉型?這也是政府放著不願處理的問題。山葵的問題之所以嚴重,是因為這些山葵種在山林間,一片片的山葵田完全剝奪了小樹苗的生長空間,沒有新生的枝枒,簡單的來說整個山林就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整個山林汰舊換新的機制都被破壞掉了,也破壞了生態多樣化,缺乏食物,原本賴著山林維生的生物也都消失了。

電影副標題是台灣百年山林開拓史,或許稱為血淚史更加貼切,片中講了一堆現在台灣山林遇到的問題,但說實在的,導演還是對未來抱有些希望,因為在最壞的時候才有最好的機會,最後結尾配樂也選了德佛札克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或許,就像片中陳教授所說,當台灣能夠跟所謂的天災(地震與颱風)共存時,才能夠有本土文化,那時候的台灣應該完全不一樣了。

這場放映後還有導演座談,倒是有個小插曲,一位年長先生有點激動的覺得導演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管理不當的觀點會挑起族群對立,說真格的,我在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感覺,但每個人觀點不同,或許他對這種議題特別敏感,我想導演也不會刻意製造這種衝突,紀錄片只是呈現導演對此議題的看法,藉此去引起觀眾的思考,這部片也沒有提供任何的解答,因為真的很困難很困難,看看拖了15年的法案就知道了....

非常推薦的一部影片,當天有許多家長帶小朋友來看,或許小朋友會有點看不太懂,但也無妨,只要他們可以留下一點點印象,知道台灣的環境受創很深,要好好愛惜環境就可以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