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第一次參與紀錄片影展,這次買了一組十張$500的套票,覺得十分划算,這次看到的片都不錯,這個影展也列入我的口袋名單了,希望未來仍有機會繼續參與,也很希望紀錄片可以多被人們所關注。

紀 錄片跟電影最大的不同是,紀錄片呈現真實的故事,這些影像的主角可不是演員,而是活生生的人們, 鏡頭下捕捉的是真實的瞬間,這是屬於一般老百姓的故事,但卻往往發現比虛構的故事更精彩或更殘酷。我蠻敬佩紀錄片的導演與製作團隊,因為要讓這些影像串接 成一部影片並非一件簡單的工作,在紀錄一個事件時,必須很敏銳的感知到重要關鍵時刻,採訪當地民眾或相關人士,必須先取得這些人的信任,才能得到可用的資 訊或拍攝的機會,這些保留下來的影像是極為珍貴的,也很值得後人作為歷史參考。這次總共看了六個場次七部片。

戲台滾人生
紀 錄宜蘭的本地歌仔壯三新涼樂團的故事,在戲台上的精彩演出背後是罹癌團長的堅持,申請到了國家補助後,原本業餘好玩的本地歌仔必須進行考核,雖然劇團收入 較為寬裕,但也承擔了更多的壓力,片中可見每個團員對本地歌仔的堅持與投入,歌仔戲這種源自庶民的戲曲,在野台上開唱,想像在沒有電視廣播的年代,這種民 間戲曲在人們忙碌了一整天之餘,看看戲聽聽歌曲是多大的娛樂。這個團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鄰家的大嬸也可以參與,在宜蘭的鄉下地方,有一群人努力於保存及 推廣這種戲曲文化是多麼難得的事。


調查父親
這是導演的溯源之 作,當人開始探索自己時,想要瞭解自己從何而來,往往就會開始探索自己的上一代。這部片導演調查了自己的父親,卻發現父親的影像如此的少,對自己父親所知 甚少,隨著檔案的揭露,他才發現父親是文革期間被批鬥的對象,原來父親在四川家鄉是地主階級,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他不幸選擇國民黨那邊,這雙重身份讓他的 父親在共產黨的眼中是黑到不行,在文革期間必須進行勞動改造,因此被扔去農場改造了11年。時代的洪流這樣走,身處其中的人們只能盡力想辦法存活,尤其是 戰爭或政治鬥爭,碰到了只能無奈,領導者為了私慾互相鬥爭,往往倒楣的都是平民百姓。身處在和平年代真的要好好珍惜,戰亂帶來的是生離死別及諸多遺憾。


雲之國
說 坦白的,這部片有點嚇到我,沒有旁白沒有文字,導演單純拍攝日本最南端的與那國島的島上風景及野生動物,完全沒有人入鏡,只能單純透過影像去理解這部片想 表達什麼,必須聚精會神的一部片,但其實我當天精神狀態不佳,實在邊睡邊看,因此沒有辦法抓到太多東西,可惜了。但片中那些美麗的草原、海岸及雲朵,真是 讓人想躺在這座島上睡個午覺。


柬埔寨傷痕+智利不會忘記
紅色高棉時期,1976~1979年間獨裁者波布執行嚴酷的大屠殺政策,導致柬埔寨在三年內死了兩 百萬人,佔據了總人口的20%,這部影像紀錄了一位倖存者的回憶,雖然語言不通,但靠著肢體的動作表演,以及身上的傷疤及斷趾,可以想見當年在勞改營中酷 刑是多麼的殘忍。經歷過這段歷史的柬埔寨人其實不太願意多談,這也是人正常的心理保護機制,因為太痛苦了,當然不忍揭自己傷疤。
智利在 1973年間由軍政權發動政變後開始長達16年的獨裁統治,智利之戰紀錄了當年人民爭取民主的經過,但也因為這部片導演被迫流亡海外,當獨裁政權垮台後, 導演終可將這部片帶回智利播放,喚醒年輕一代對於這段被掩沒的歷史記憶,智利不會忘記紀錄了導演在重現及追溯這段歷史的過程。
這兩部片旨都在增加年輕世代對於過去慘痛歷史的瞭解,這也是紀錄片存在的意義,雖然事件已發生了,但透過對當下影像的紀錄,後人可用不同的視角藉此瞭解當年的歷史,一件事當然會隨著紀錄者的不同而呈現不一的樣貌,但從越多的角度切入,比較有可能拼湊出事情的原貌。
獨裁者為了鞏固其統治權威,不容許異議,往往採取嚴刑峻法來高壓統治人民,一般老百姓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任由大環境擺佈。一個人的意念卻讓許多其他人受苦,實在很難苟同這種行為。


達爾文的噩夢
非洲,陌生且遙遠的國度,對這個地方的認知僅停留在世界地圖上,這次影展的導演單元是Hubert Sauper,放映了他的所有作品,其中非洲三部曲紀錄了他在非洲的所見所聞,這次也請他到台灣參與映後座談。
 在 坦尚尼亞的維多利亞湖中有豐富的尼羅河鱸,這個凶狠的物種其實是1960年代引進的外來種,在湖內造成食物鍊的破壞,對原本物種豐富的維多利亞湖造成生態 浩劫,但這種魚是歐洲熱門的食用魚,湖週邊的人們靠著捕魚及魚肉加工出口獲得微薄的溫飽,但更多的是從鄉下到城市討生活的人淪落為街上的遊民或娼妓,深夜 卻看到無家可歸的街頭兒童在黑暗的角落裡到處晃或找地方窩著睡。載運魚肉的貨機每天在非洲及歐洲間來回,真的只是單純的載滿魚肉飛回歐洲嗎?有沒有可能是 歐洲軍火商利用的灰色空間?所謂的放任市場的自由貿易,歐洲人吃的魚肉其實來自對非洲人的剝削及壓迫,世界上沒有便宜的物品,當你覺得這個東西很便宜,這 背後八成代表對生產者的迫害。
魚加工廠將於魚肉剝下後,剩餘的魚頭及魚骨也是有人要載走的,這些部份能拿來作什麼?隨著鏡頭到了另一處的加 工廠,女工將魚屍曬過後再油炸,工作場所中魚腐爛釋放出的氨氣及油炸的煙,也對勞工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但因為貧窮,這些人有份工作可作就非常的珍惜,在鏡 頭前露出靦腆的笑容。
非洲實在有太多的問題了,並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個人的力量就可以解決的,導演說他的工作就是,將他的所看見的問題忠實的 呈現給世界,畢竟要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存在。這部片在獲得奧斯卡提名後,為導演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來自軍火商及非洲政府的壓力讓他花了三年在 處理這些有的沒的,也為片中接受採訪的民眾帶來麻煩,甚至有人因此受到政治迫害成為難民,我想這也是導演始料未及的吧。


以朋友之名
Hubert Sauper的最新作品。非洲大陸自十八世紀歐洲列強開始到處殖民開始,就是任由白人們宰割的狀態,每個國家都想在這塊處女地上分一杯羹,殖民者的思考邏 輯就是,好處都拿光,留下的渣渣再給你們,造成的破壞?抱歉,你們非洲人自己扛,直到現在,雖然看似非洲有許多獨立的國家,但背後事實上還是各強國在暗地裡互相角力,希望在這塊大陸上撈到好處,尤其是自然資源石油及礦產的開採。導演搭乘一部看似玩具的輕型飛機從法國出發到非洲,以輕盈機動的方式造訪各地。殖民主亦即帝國主義的歐洲列強似乎離開了,但實際上新的勢力藉由援助之名伸出爪牙,中國人來幫忙開採石油促進經濟,但是讓週邊村落的居民都深受石油開採的污染之苦,原本安居樂業的家園變成寸草不生,連飲用水都有問題,事實上村落中的居民也沒多少人有辦法在石油園區裡工作,園區裡工作的中國人跟外面的非洲人是完全兩個世界,片中穿插Star Trek的片段,艦長拿著槍說著我們是以朋友之名前來,倍顯諷刺。
鏡頭在拉到南蘇丹的獨立建國,以基督教為主的建國精神,接受美國人的援助,屏棄原有族群文化的教育,外來的文化是否真的好?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所謂的協助開發,是出於自我優越感而想要提昇這些人,還是真的出於關懷及認同而提供當地人適當的幫助,這兩者是差很多的。外來的協助者要如何真正融入當地,而非只是圈地為王,自己寫著一份只對自己有利的合約而強迫當地原住民吞下去。
歷史上有太多類似的事件,所謂新大陸的發現者用他們的語言文字強迫當地原住民押下不公平的合約,再以此合約從事謀取利益之行為,但倒楣的是搞不清楚狀況的原住民,但在簽下合同前,大家都是以朋友的姿態靠近的,貪婪的樣貌往往都是過後才會浮現。
殖民主義消失了嗎?沒有,其實強國的殖民主義仍在骨子,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呈現罷了。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