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旅行的異義: 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Overbooked: The Exploding Business of Travel and Tourism  Elizabeth Becker


近年來旅遊風氣盛行,隨便問路人有什麼興趣,我想十之八九的答案是旅行。人們為何著迷於旅遊?我覺得蠻值得玩味的。每個人喜歡的旅遊型態不一樣,有些人是購物狂,喜歡奢華消費體驗;有些人是美食控,一張嘴吃遍四方;又有人是喜歡看各種不同風景,或體驗不一樣的文化風情,總而言之,就是對於現下的生活環境感到不滿足,希望試試另一種生活風貌。

說坦白的,旅遊消費並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需要具備一些基本條件,例如經濟及時間許可,也是中產階級開始崛起後,人們滿足了基本吃住等需求後,希望生活更加有趣而開始向外探索,伴隨著各種交通工具的進步及花費的降低,人們在世界各地趴趴走更加容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能夠有能力並經常旅行的人,往往是周遭朋友欣羨的對象,即便是職業所需,例如航空工作者或出差,大多數人們會認為能夠經常在各國穿梭的生活很棒,但事實上當時常旅行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這種經歷並非所有人都甘之如飴。

這本書中作者親身體驗各式熱門旅程,並採訪相關從業人士,從基層員工到政府或公司高層都有。談論郵輪旅行的部分讓我改變對這種旅行方式的看法,過往我對郵輪之旅有些嚮往,覺得可以吹著海風航行是一件很不錯的事,但就作者的觀察,這只不過是把在陸地上的消費享樂模式搬到海上進行,看似低廉的旅費事實上只是個引子,目的還是賺旅客在船上看表演、餐飲、按摩及賭場等等的消費,而且在陸地上停留的時間很短,往往也都跟特定的當地旅行社或商家合作並抽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本以為開心的海上之旅可能變成冤大頭之旅。

還提到精明的郵輪業者會故意將船籍登記在環境及勞工法規相對寬鬆的國家,以規避人事及環保成本,低底薪的雇用來自較貧困國家的勞工,讓他們以小費賺取到足夠的薪資,但在船上為了要支援24小時的服務,其實基層服務員工的勞動條件都不佳,長工時及很簡陋的休息空間。再來就是沒有良好的廢水排泄物處理系統,一開始許多郵輪都是將垃圾直接傾倒海中,郵輪就如同海上的大型移動垃圾場。看完這些,真是讓我對遊輪之旅整個幻想破滅....

不過書中也提到哥斯大黎加的生態之旅,讓我蠻嚮往的,沒有軍隊的哥斯大黎加,保留了豐富的自然生態跟原始森林,國家也很積極地保留這些自然資源,用以發展觀光業,作者體驗的是由某個協會舉辦的生態航行之旅,搭乘小型的客船以跳島的方式了解當地生態並有哥國籍科學背景的嚮導人員,作者認為同樣是海上之旅,但跟郵輪體驗完全不同,這趟真的深入當地觀察,與當地民眾互動,了解哥斯大黎加文化及享用當地美食,雖然價位比起郵輪旅貴上許多,但他認為非常值得,還與同船其他乘客建立交情。

書中還提到杜拜、法國、威尼斯、柬埔寨、中國、斯里蘭卡、美國等等國家的觀光狀況。看完之後,我認為,觀光就是在賣該國的特色,所以國家的觀光業要發展,端看政府及民間有沒有意識到這點,為什麼會讓其他國家的人想來,要很清楚知道觀光客就是想看與自己家鄉不同的東西,在自己家鄉看不到的風景、不同的文化、不一樣的美食,擁有與眾不同的特色才能讓人想一探究竟,觀光客來了之後在該國的實際旅遊體驗,這包含在這國家吃住行的經歷及與當地人民互動的感受,旅客有好的感受才能有效地推廣觀光產業,讓人想一來再來。

我們都說觀光業是無煙囪產業,但當政府沒辦法有效的管控觀光業時候會遇到什麼狀況?以威尼斯為例,過多的觀光客會干擾到當地民眾的生活,過多的船隻進出造成威尼斯的建築更容易毀損,觀光人潮也吸引許多店家進駐,店租提高,許多民生小店因負擔不起高房租被迫搬遷或歇業,取而代之的往往是伴手禮店或知名品牌店,且處理遊客帶來的垃圾也是個傷透腦筋的問題,並不是當地人都樂見這樣的狀況,旅客不是長久生活在這裡的人,有甚麼問題也就拍拍屁股走人,但要承受苦果的往往是當地民眾,如果觀光客開始對當地人造成困擾,當地人若不支持觀光業,也不利於產業發展。

推動觀光產業時,在某些國家會有政府跟財團勾結的狀況,最常見的狀況就是財團用很有利的條件取得土地資源,驅趕原本的住民,建設後再吸引觀光客前來,不可諱言的也創造了就業機會,但帶來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則是要看這個建設是否有真的與當地人好好溝通過,畢竟自己的家被外人拿去賣,心裡一定多少不是滋味。

看完這本書後讓我真的好好思考了旅行的意義是什麼。早已過了消費至上的年紀,對於購物享樂的慾望比起剛畢業時真的降低很多,現在買件新衣服都會再三考慮,不然塞爆的衣櫃也很煩人。對我來說旅行是種體驗,暫時抽離原有的生活圈去看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跟當地人互動,了解彼此的異同。報章媒體常常在提的國際觀,對我來說不是多會講英文或經常飛來飛去,是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包容,而不是用同一套價值去套所有的人。所謂的全球化,只是因為科技讓傳遞變得簡單,不管是人的移動或資訊傳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文化交流變得頻繁,但也容易被影響。

旅行能夠培養開闊的心胸,當看得越多,看得越廣,反而知道自己有多渺小。看到大自然令人震撼的景色才懂人類的微不足道,看到他人的厲害之處才懂得檢討自己的缺點。我覺得這個年代是很有趣的,若能夠用開放的心態面對遇到的各式狀況,機會一直都在,只是有沒有去察覺去掌握。

有些人從旅行回歸到日常生活後,會適應不良,可以理解人對放假狀態的嚮往,但或許這也是反映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足,所以一直希望再進入旅行模式逃避。對我來說,旅行反而像一種能量轉化的方式,讓我更沉著穩定的面對日常生活,學會在生活中以旅人的角度看事情,這才是旅行教會我的事。

留言